我国低空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快速成长的新阶段,无人驾驶航空飞行活动作为低空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牵引,在我国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目前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无人机企业总数超过了1.4万家,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人数超过了22.5万人。截至24年上半年,新注册的无人机将近60.8万架,较去年年底增长了48%。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高原环境运行保障、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
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呈现下面几大特点:
一是通用航空持续快速发展。在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双重加持下,我国通用航空实现较快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
二是警用航空等领域加快发展。警用航空虽然不属于通用航空,但却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公安系统中,警用直升机已发展到近百架,警用无人机超过1万架,无人机操控员近万人。
三是无人机产业具有全球领先优势。受益于行业技术发展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取得了高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重要的板块之一。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共有15个无人机产业园区。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已达到1065亿元。截至2023年底,我国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接近2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飞行2311万小时。
四是低空经济企业增速快。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共有相关企业数量超过8000家,企业注册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根据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上市及新三板挂牌公司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3)》,截至2022年底,我国开展低空经济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共38家。2022年,38家公司低空经济相关业务营业收入总计为415.397亿元,同比增长7%左右。从近5年营业收入数据看,38家公司整体营收从2018年的232.4亿元增长至415.398亿元,5年增长约1.8倍。
若想进一步了解低空经济发展状况与市场前景,可以关注2025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2025年3月28日至30日,首展落户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4月16-18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也将盛大开幕。在博览会上,将全景化呈现低空经济各领域、各版块涌现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设施,相关行业人士也将进行丰富的政策解读、案例分享、技术研讨与趋势解读,助力于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助力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格局。